文摘:雪隧神祕檔案!記者直擊迷霧「導坑」

坑道原為探測雪隧地質,後來變成救援緊急通道。
10年來從未開放,警車路也不熟,連撞壞3輛。

聯合報/羅建旺、戴永華、林縉明 報導
聯合報/王燕華、胡若梅、柯永輝、須冠達、陳惠珒 製作
主圖/杜建重 攝影

雪隧通車滿10年,每月有上百萬輛車次經過,但很少人知道隧道下方3公尺處,有一條和雪隧一樣長、但直徑只有雪隧一半的導坑。這是全台唯一與公路隧道並存的救援坑道,迄今未對外開放。
這天,聯合報記者由坪林行控中心人員帶領,從雪隧北口進入,揭開導坑神祕面紗。

昏暗導坑 涼風徐徐

原以為導坑內不通風,一定很悶熱,但一進入導坑,涼風迎面而來。這是因為導坑南北端都設有風機,坑內也有加壓空氣,防止濃煙竄入。
導坑直徑僅4.8公尺,勉強可供雙向會車,坑內燈光不算太亮,坑壁凹凸不平,表層是薄噴漿,與光滑的雪隧壁很不同。據說導坑早年以TBM(全斷面隧道鑽掘機)和鑽炸法兩種工法開鑿,所以坑壁不平整。
導坑位於宜蘭縣頭城端的出入口。記者杜建重/攝影

維修、救援 一道兩用

「全台就這麼一條!」高速公路局坪林行控中心主任林錦堂說,導坑和雪隧同樣長12.9公里,位於雪隧東行線和西行線中間的下方,主要功能是「維修、救援」。
但事實上,這條目前以救援為主的導坑,當初設計開挖的目的卻不是為了救援,而是為探測雪隧地質;在主線施工前先開挖鑽探,有如「導航」,模擬主坑可能碰到的地質難題。
(Visited 841 times, 1 visits today)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