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不好,趁著清明節有幾天連假,把當作 web server 的主機板換掉,主要是因為它年事已高,擔心突然出問題,而且現在市面上 AMD 的雙核心 CPU 實在便宜的不像話,一個最新65奈米製程的 3600+ 雙核心 CPU (1900MHz,640K cachex2) ,只要 $2500 元左右. (其實是因為我愛玩… 😀 )
主機板使用華碩新出的 Asus M2A-VM HDMI,有下面特點(華碩網站節錄)
- AMD 690G
新一代AMD 690G終於登場,採用ATI Radeon X1250-based繪圖核心,支援Direct X 9.0及Shader Model 2.0,擁有有4組Pixel Shader流水線、2個Vertex Shader引擎及2個ROP,並加入AVIVO影像處理器引擎,效能是現時市面上其他IGP產品的一倍。AMD 690G更是全球首個內建HDMI + HDCP的晶片組。 - HDMI™ 介面
HDMI(High Definition Media Interface)結合聲音與影像的數位界面更擁有高達 3.3Gbps 的傳輸速率,並可同時傳輸 12 位元高解析的數位視訊與 6 聲道的音訊,以數位傳輸方式在大幅降低雜訊,同時也能確保超高解析度、高畫質影像與聲音 100% 數位傳輸不經壓縮。相容 HDCP 可播放 HD DVD, Blu-ray 光碟與其他被保護的內容。
- DVI 介面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是一種新型態的顯示連接介面,使用DVI連接線以數位的方式連接電腦主機與螢幕,讓電腦中的畫面可以透過數位型式的DVI介面來傳輸到螢幕中顯示。本主機板支援雙VGA輸出,包含DVI-D與 RGB。 - 色差輸出
色差輸出將S-Video傳輸的色度信號C分解為色差Cr和Cb,保持了色度信道的最大帶寬,避免了因繁瑣的傳輸過程所帶來的影像失真,所以色差輸出的界面模式是目前類比的各種視頻輸出界面中最好的一種之一。本主機板可輸出高解析 1080i 與 720p 格式。
以上為幾個最重要的特點,可以看得出來也是適合當作 HTPC 使用,AMD 併購 ATI 之後,這是首次以 AMD 名字出的晶片組,內建有 ATI 的顯示技術,不用再另外加顯示卡,也很適合當作一般用途的電腦及 web server. 另外說明一下,這不是專用的 web server,而是不關機的工作機,除了玩 game,其他的事情都是在這台上完成,所以必要的性能是需要的,這個組合很合適。至於影音電腦,我另外有一台 HTPC,有興趣的同好請參考 客廳的 Vista MCE 電腦 及 客廳的 Vista MCE 電腦音效續篇–使用音響擴大機。
M2A-VM HDMI 主機板,比 M2A-VM 多 $300,多了 HDMI 介面及 1394,還算划算。
AMD 最新65奈米製程的雙核心 CPU (1900MHz,640K cachex2) — AMD Athlon 64 X2 Dual-Core Processor 3600+,配合主機板開啟 Cool’n’Quiet™ Technology,跟 intel 的 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一樣,CPU 會依系統需要而調整速度及電壓來達到省電的目標,帶來更低溫與安靜的作業環境。下面兩張圖可以看到系統在低負載及高負載的不同。
它也是目前超頻界的最愛,便宜又好超,可以跑到 3G 以上。但拿來當 web server 就不用超了,省電穩定為上,而且在這塊 M2A-VM HDMI 板子上也沒法超太高,試過外頻大概只能到 230。
灌上 Windows Vista 作業系統,整個跑起來還蠻順的,好像比 XP 更順一點. M2A-VM HDMI 在 Vista 的分數如下圖.
Update — 11/4/2007
M2A-VM HDMI 我覺得最好用的 BIOS 版本應該是 0902,沒什麼問題,而且記憶體效能好,1001 開始之後,記憶體效能就低落很多了,而且插滿 4G RAM 只能用到 29xx MB… 現在 BIOS 已經出到 1501 了,還在出,改了前面寫的 bug (修正系統在使用內建或 PCIe 顯示卡並搭配 4GB 記憶體時,會被多佔用256/512M記憶體空間的現象)。
當然是愛玩了,不然 server 主機板要 HDMI 幹嘛? 🙂
現在 AMD 還是可以用 multiplier 超嗎?還是和 Intel 一樣只能用 FSB 了?
BTW. 你那個 smilies 有框和影子看來好奇怪。
AMD K8 的 multiplier 可以往下調,基本上還是要超 FSB.
HDMI 有用啊,現在 LCD TV 很便宜,再便宜一些就搬一台 32 吋的放在 web server 旁.
Pingback: Apache on Windows Vista - 精神奕奕
請問一下,我的NB最多支援1280*800,
是不是表示我可以享受720P訊號來源啊?
但看起來除了數位頻道(?)和HD Disc,BD以外,
(這三項看起來都不太好接近)
DVD(480I)和不怎麼樣的第四台,
是不是要接到有倍頻的電視盒再進來才有可能超越480啊?
再請問,在電腦上看DVD怎麼樣才會有upscaling?
把原來的畫面放大,就是有upscaling,所以在電腦上看DVD就是了.
再請問一下,
用筆電輸出到普通的類比電視或數位電視時,筆電要調整解析度嗎?
最近想組一台HTPC,在考慮要不要以BENQ 4281當螢幕,
近距離看這麼大的東西似乎不是好主意.
又加上現在的DVD PLAYER幾乎都有支援AVI檔,
是不是只有打PC GAME才會有爽度?
能不能請大大分享一下心得呢?
請看 客廳的 Vista MCE 電腦
HTPC 是用來接電視或投影機看電影或電視節目的。那個 HT 是家庭劇院的意思。
😀
關於筆記型電腦影像輸出到大尺寸電視的畫質 我個人剛好有類似的使用經驗 不妨參考看看 我有一個 Dell Latitude D600 公司給的 NoteBook (已經兩三年舊了 公司給這Notebook 想來絕對不是好主意 因為它希望員工們隨時可上網為它工作 離題了 有機會再談) D600 有 兩個video output: S-video and D-sub. 要看DVD的話 你當然不可能坐的太近 我個人覺得s-video or D-sub 的輸出畫質都不錯 也許是因為我不挑 以下是我的設定:
PC 1024×768
TV 50″ Sony(1280×720)
一般建議是 兩者解析度不要差太多 如果把 TV 當成 Monitor (以我的組合為例) 會在左右兩側有黑邊 原因就在於解析度 不過如果是播放DVD的話 發覺影像會自動調整到 wide screen (16×9). 我用的是Media Play Classic v6.4.9.0
參考看看. Just my 2 cents.
感謝 老輔仔 經驗分享,希望對 Stanley 有幫助.
用NB來搞HTPC的話 買個High End的產品是必要的 video card, sound card 用好一點的 我是能省則省 公司給的加減用用 這裡有人提到NB來取代高階的DVD player
目前有一個叫ffdshow 的似乎蠻流行的 台灣應該也很多討論吧
謝謝大家的回應.
FFDSHOW有聽過,但都沒有用過.
我是用kmplayer,都是內定值,沒有真正玩過裡頭的設定,我會去相關的討論
但除了輕薄以外,現在懷疑為什麼要買LCD TV?
34吋全平面電視有色差,可能不到5000,
用來打電動(除了XBOX360或PS3以外),看DVD,video out似乎也是一時之選.
等台灣的第四台也能傳送720P,BD還是HD DVD都普及時再換LCD TV也不遲吧.
大家的看法如何?
Stanley,
> 但除了輕薄以外,現在懷疑為什麼要買LCD TV?
1.如果你住台北,LCD TV大約省傳統電視一半空間多,約四分之一坪,10萬台幣?
2.傳統全平面電視大不了了,最大34吋?
3.如果你有小朋友,LCD TV減少幅射,保護身體及眼睛.
很充分的理由吧.
4. 用有數位輸出(DVI/HDMI)的 upscaling DVD Player 看 Anamorphic 寬螢幕的 DVD。
🙂 感謝補充
不過在台灣沒有 HD 廣播的情況下,HDTV 的用途真的是比較有限。除非看很多 DVD 或玩很多新一代的電玩,不然是有點浪費。我老媽就是很好的例子。去年回去看她買了一台 40 吋的 LCD,可是還是只能看 4×3 的電視…
OT: 馬克,你那個加框帶陰影的表情符號真的很礙眼。在你的 stylesheet 加這個把它拿掉啦:
img.wp-smiley {
background:inherit!important;
border-color:inherit!important;
border-style:inherit!important;
border-width:inherit!important;
padding:inherit!important;
}
我 css 就是不懂的說。
不過用你的也沒用,我試了
img.wp-smiley {
background:none;
border:0 0 0 0;
padding:0 0 0 0;
}
才行。
inherit!important; 是什麼東西?
不行?一定又是 IE… (真是好用的替罪羔羊)
inherit 是說用上層區塊的設定。!important 是說我最重要,不要理別的套用的規則。其實這裡不必用 !important,用 img.wp-smiley 指定碼的特定性已經夠強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台灣的CABLE才能像美日的CABLE有傳送HD節目的能力,
裝衛星比較麻煩(相信這是讓90%的人怯步的原因,而且相關法令規定又不明確),
如果HD能像第四台這麼簡單,
LCD TV和電漿的銷路一定會一發不可收拾.
家裡32吋的普通電視至少13年了,
看DVD打PS2(色差480P輸出)和第四台,都很清楚.
換HDTV的動力在哪裡?
想聽聽看大家的想法:)
想法就在上面,還不夠嗎?
再加一個理由
LCD or Plasma TV 比較省電 而且許多面板都是台灣出的 當然買到韓國製的機會也很大
小孩上床之後 我有時間google 了一下 這裡有一篇LCD vs CRT 的link:
http://www.hugoson.com/www.hugoson.se/index.php?show=3118_ENG&&page_anchor=http://www.hugoson.com/www.hugoson.se/p3118/p3118_eng.php
老實說 我相信以台灣一般人的消費習慣(西瓜效應)再加上廠商的疲勞轟炸 將來一旦開播HDTV 就算沒幾個HD channels 買的人一定不少 問題是HDTV不像是傳統電視 plug & play 不但廠商和 cable provider 的售後服務 甚至消費者本身都須要學點新知
感謝補充
同學,這個母板的 DVI 和 VGA 可以同時用,來推 extended desktop 雙螢幕嗎?加上 HDMI 會變成三螢幕嗎? 🙂
我沒試過,但 DVI 應等於 HDMI,和 VGA 同時只能有雙螢幕.
但可以確定再加一片卡可以有四螢幕輸出.
BTW, css 裡頭有
#img
img
.img
開頭的定義(img是例子),它們有什麼不同?
css 真是搞不懂啊.
哈哈。看這裡: http://www.w3.org/TR/REC-CSS2/selector.html
#someID 會對到所有 id=”someID” 的元件。img#someID 會對到有 id=”someID” 的 img 元件。要注意一個網頁裡只能有一個元件用同一個 id,所以 img#someID 基本上是廢話,和 #someID 是一樣的意思。
img 當然是指任何 img 元件。
.someClass 會對到所有 class=”someClass” 的元件。img.someClass 會對到有 class=”someClass” 的 img 元件。
謝謝!原來是叫selector的東西。
那用的時候 <div class=”someID”> 跟 <div id=”someID”> 不同在哪?
嗯…一個班上可以有很多人,一個學號只能有一個?
http://www.w3.org/TR/REC-CSS2/cascade.html#specificity
這裡有說明 ID 在 CSS 計算 selector 特定性的用途。基本上用 ID 的 selector 優先性是很高的。
可是也可以一個id很多人用? 這樣跟班的不同是什麼?
Thanks,看來要花力氣看看那些網頁。
http://www.w3.org/TR/html401/struct/global.html#h-7.5.2
多個元件用同一個 ID 的話,W3C 的 Validator 會過不了。
請問這位大大
這塊ASUS M2A-VM的主機板有PCI Express x16 嗎!?
有啊,到產品網站看一下,很清楚.
要換工作了 舊的Notebook要還公司 新的公司應該會給我新的notebook吧 有了新的 再來報告一下筆電接HDTV的使用心得
哦?更上層樓了嗎?Congratulations.
感溫啦 Mark 人在國外有個工作混碗飯吃就不錯啦 離開工作7年的公司 換個新東家 希望能多點時間陪家人 正是老外所謂的” spend some quality time with family”
說來在北美 換工作彈性似乎比較大 像我這種五年級生想在台灣高齡換工作恐怕年齡這關就被先刷下來了吧 根據我的估算 我可能只要再換兩個工作(每個工作平均待五年) 就能提早退休了 哈哈
王建民幾乎完投首勝 真爽 前兩場看得我差點心臟病發 老婆叫我帶小孩出去湖邊打球(當然是打棒球) 不看果然旗開得勝 看來老婆的話有時還是要聽一下
才在為這場比賽寫一篇,你就來了. 😀 爽!
7 又 1/3 局的完全比賽–為王建民喝采 / BSD 比賽照片集
站長您好
想請問一下
這塊板子的HDMI輸出您有試過嗎?
效果不知如何?
因為最近在考量HTPC的組裝
對這塊內建就有HDMI的版子有點心動
不過又同時考慮是否用具有HDMI輸出的VGA卡會更好?
想聽聽您的寶貴意見,希望不吝指教。^^
有試過 DVI 輸出,但配我的電視有問題,好像不少人有問題。
我覺得買一般有 DVI 輸出的卡,買條 DVI-HDMI 轉接線就好了,HDMI 輸出不需要。看過 客廳的 Vista MCE 電腦 嗎?
哈~ PCDVD也是我常涉獵資訊的好站之一喔
那篇文章我之前就看過囉,所以心裡有些毛毛的…
不過只要訊號接過「轉接」,不是一定會或多或少會訊號衰減嗎?
以我的淺見,我只知道HDMI跟DVI的不同是…
HDMI傳輸多了”音訊”的部份。不知道我這樣解釋對不對?
假使DVI-HDMI轉接後對於「視訊」部份完全不會衰減,那我的顧慮
應該是多餘的了^^”
您的文章包括 客廳的家庭劇院音響篇 我都拜讀過了呢^^
HDMI = DVI + HDCP + Audio
HDCP (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看名字就知道那只是有利於廠商,不利於消費者的東西。
“HD-DVD與Blu-ray Disc播放機可接受影音光碟片上的「影像限制符碼」 (Image Constraint Token:ICT),並且依據其內容決定是否要將傳送內容以HDCP協定加密。如果此類播放機被連接到不支援HDCP的電視機且光碟片的ICT標註此內容應經HDCP加密,則播放機會強制把輸出畫面降低解析度至960×540像素(扣除NTSC Overscan範圍之後即為720×480像素的DVD解析度。)目前可接受HDTV訊號的電視機並不一定支援HDCP,使得HD-DVD與Blu-ray Disc對此類電視的擁有者吸引力大減。為此電影製作公司在現階段同意暫時不在任何HDDVD或BD影片上面加上ICT直至2011年。”
所以 HDCP 在2011年前沒有實質的用處。
ICT 是在用類比顯示時才有作用的。沒有 HDCP 的數位顯示(如用 DVI->HDMI 轉接),放 HD-DVD 和 Blu-Ray 會連畫面都沒有。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gh-bandwidth_Digital_Content_Protection#Uses
“If a HDCP enabled player is connected to a non-HDCP-enabled television set with a non-HDCP-compliant analog connection (VGA or Component), and the content is flagged, the player will output a downsampled 960×540 pixel signal. If using non-HDCP-compliant DVI connection (with HDMI to DVI cable), the user will not get any picture at all.”
所以照兩位所說
假使我今天是拿PC作為高清訊號的來源,
就”視訊”部分來說,其實DVI-HDMI跟HDMI是沒有差別的囉?
不管 “保護” 這件事的話,DVI-HDMI跟HDMI是沒有差別的。
Mark大的釋疑,我終於解決多日來的困惑。
接下來,
可以安心的去尋找HTPC相關的主機板跟顯示卡囉~^_^
看到這個新聞: http://www.digitimes.com/telecom/a20070525PD207.html
台灣快有本土的 OTA HDTV 可以看了?
是啊…
如果行政院院長沒有常換。
如果總預算可以過關。
如果沒被現在買 SDTV 數位電視的消費者罵。
呃,有這麼嚴重嗎?
🙂 文中的 TBS 是公視,算是半個政府機關,當然跟政府政策有關。
我也剛去光華商場請店家組了一台,主機板也是用相同的,但CPU用是AMD X2 3600, 店家沒說製程是多少的,我看PCHOME購物上的好像是90nm,難到現在(八月)還有分90nm與65nm嗎,一顆報價2050元,我是外行,多謝解惑。
你是說你買了3800? 3800的確是90nm,你的 CPU 外盒可以看到相關的資訊才是。
你也可以在 http://products.amd.com/en-us/DesktopCPUFilter.aspx 查詢.
我查到了是65NM,謝了。
Processor AMD Athlon™ 64 X2 Dual-Core
Model Number 3600+
Frequency (MHZ) 1900
L2 Cache Size (KB) 512
Socket AM2
Stepping G1
Manufacturing Tech (CMOS) 65nm SOI
Wattage (W) 65 W
System Bus (MHZ) 2000
Pingback: 在已安裝的 Vista 系統上裝 ATI SB600 的 AHCI driver
Pingback: 華碩 Asus P5KPL-E 主機板 + Pentium Dual-Core E2180
我是用M2A-VM
不知道為什麼,安裝Vista後
安裝不了ATI顯示卡的Driver
安裝完也是找不到顯示卡,只可以用Vista自帶的
安裝了很多次也不行…
在網上下的,最新的,請幫忙!!
可以在MSN上或E-mail教我一下嗎?
建議用華碩網站的看看。
http://dlsvr01.asus.com/pub/ASUS/mb/socketAM2/M2A-VM/M2A-VM_Chipset.rar
再不行用 ATI 網站的。
Pingback: asus m2a vm
Pingback: asus m2a vm